行业遇冷,AI+ROBOT——或将成为工业机器人改革新方向!

 机器人资讯     |      2020-07-20

  随着智能制造行业的不断推进和制造业人力成本的不断攀升,工业领域的“机器换人”现象普遍,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提出,要把智能制造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其中工业机器人被认为是实现目标的关键。

 

  据IFR数据,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累计销售工业机器人15.6万台,同比下降1.73%,但是自主品牌机器人在市场总销量中的比重为27.88%,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预测,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将实现5%左右的增长,其中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销量将增长约15%。如此看来,虽然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趋于冷静和缓增长,整个市场期待一场变革,但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却迎来了春天。

 

  近两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自主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林立。在中国这个制造大国环境中,工业机器人从来都不缺市场,缺的是满足市场需求甚至超市场预期的企业。在当下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个成熟的企业不应着眼当下,建立一个企业的“头脑”机构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显得尤显重要。

 

  哈工智能中央研究院应时代而生

 

  哈工智能于2019年初组建中央研究院,旨在对哈工智能提供科研支持与科技服务,并对哈工智能的科学研究、技术应用和产品设计进行规划与整合。现共设有五个研发中心,包括车身轻量化连接技术研发中心、机器人本体及其核心零部件创新研发中心、机器人再制造工程技术研发中心、Al+ROBOT研发中心和智慧工厂技术研发中心。
 

行业遇冷,AI+ROBOT——或将成为工业机器人改革新方向!


 

  哈工智能中央研究院拥有一支以博士及高级工程师为核心的研发团队,积极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江南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长期开展产学研合作;目前拥有顾问专家20余人,在职工程师近500人,其中AI领域高级算法工程师50余人,高级机械工程师超150人,方案规划工程师190余人;研究领域涉及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集成应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五大行业模块,应用面向汽车、医疗、军工、航空航天、新能源、重工等多个产业。
 

行业遇冷,AI+ROBOT——或将成为工业机器人改革新方向!

(中央研究院研发副总监(院长)张兆东)

 

  中央研究院的成立主要有两大作用,第一是对外:为了夯实科技类(机器人、人工智能)上市公司性质,给市场明确概念。第二是对内:建立并优化自身的战略研究体系、技术研究体系;统筹哈工智能集团技术研发工作;做前沿技术的头排兵,组织专家团队,形成自有的专家工作站,吸引并拥有一批一流的专家智囊团队。总体来说就是成为集四大平台即技术平台、战略平台、专家平台、信息平台为一体的“头脑”机构。

 

  哈工智能携手中央研究院在工博会上发布两款新产品

 

  目前哈工智能中央研究院的大部分研发都已经进入了测试验证阶段,在刚过去的2019工业博览会上,哈工智能携手中央研究院为大家带来了两款新产品——AIAD智能设计软件,它具有三大功能,即智能机械设计、智能电气设计、智能仿真调试;ROBE-OCR智能相机,迁移学习和复杂面字符检测是它的主要功能。
 

行业遇冷,AI+ROBOT——或将成为工业机器人改革新方向!


 

  众所周知,软件的开发和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经验和数据的累积,在工博会上初次与大家见面的这两款新产品都是根据福臻积累的20年设计经验,汇总提炼成了真正量化的设计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产品残缺、存在弧面、颜色不同等情况使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能够大幅地降低工程师的工作量,释放工程师在“设计流水线”上的工作,并且提升工程师的设计质量与水平。

 

  AI+ROBOT——助力智能制造发展新动力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崛起将机器人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拥有视觉识别、语音识别和决策能力的高级智能机器人将广泛应用于安防、教育、家庭、医疗和工业等多个领域,全新的功能和体验为各个行业带来了效率提升和新的经济增长,同时激发了无限的创新机遇。中央研究院以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为核心,行业应用为导向,形成了汽车集成生产线、医疗应用、工业自动化装备三大应用技术板块,同时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入机器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建设哈工智能“AI+ROBOT”生态圈。


  将“AI+ROBOT”作为中央研究院的主要研发方向之一的原因有三:

行业遇冷,AI+ROBOT——或将成为工业机器人改革新方向!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