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人机辩论第三场:AI利大于弊观点险胜,机器人为自己正名

 机器人资讯     |      2020-07-11

   近日,一个 IBM 机器人参与了一场质疑自身的辩论,论题是“AI 是否会带来更大的弊端”,最终认为“利大于弊”的观点险胜。

 

  这场辩论在剑桥联合会(Cambridge Union)展开。剑桥联合会的辩论礼堂有 150 年的历史,迎接过撒切尔夫人、罗斯福总统、霍金、甚至色情演员等等,从总理到总统,从明星演员到学界泰斗各行各业的辩论人士。但怎么也想不到,今天会有 300 名观众观看这场人类与非人类的辩论。

 

  IBM人机辩论第三场:AI利大于弊观点险胜,机器人为自己正名
 

IBM人机辩论第三场:AI利大于弊观点险胜,机器人为自己正名

  图 | 人机辩论“AI 是否会带来更大的弊端”(来源:IBM)

 

  这个机器人是 IBM 的“辩论家计划”(Project Debater)中的一个对话型 AI 机器人,它是一个两米高的黑箱子,发出的声音类似某个女明星。整场辩论以其发表的开场词正式开始。这个机器人设置有一个“群众演讲”(speech by crowd)的应用程序,可以用它分析人们在网上提交的意见来生成自己的论点。它的论据来自 1100 多份事先提交的人类陈述。

 

  两个辩论队分别由一名教授和一名辩论专家组成,两队都有这个机器人的 AI 辅助。“我真的很好奇,也很兴奋能和一台机器一起工作。”其中一名参与者、反人工智能团队的辩论专家莎米拉·帕玛南(Sharmila Parmanand)在活动开始前说。

 

  “人工智能无法在道德上做出正确的决定,因为道德是人类特有的。”场下一片寂静。通常观众的注意力会在礼堂中位置最高的联合会主席身上,但是现在所有人的目光都在这个闪着蓝光的辩手身上。

 

  “人工智能的错误率低于人类……这将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因为它可以节省更多时间来执行平凡和重复的任务。”它提出了两个立场相反的观点。

 

  支持 AI 的一方认为人工智能将在某些领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并“在工作场合提高效率”。

 

  随后这个机器人又提出“人工智能可以照顾病人,或者机器人可以教学生——这些领域也不再需要人类。”

 

  人工智能条理清晰地进行了辩论,但也出现了一些失误。有时它会重复自己的观点,有时它无法提供详细的素材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这是一场有意思的辩论,但这不仅仅是一场辩论。这次 IBM 展示的技术与之前展示的非常不同。

 

  IBM人机辩论第三场:AI利大于弊观点险胜,机器人为自己正名

 

IBM人机辩论第三场:AI利大于弊观点险胜,机器人为自己正名

  图 | 2012 年,IBM研究院建立了一个项目团队,正式启动“Project Debater”项目开发(来源:IBM Research)

 

  “辩论家”项目的初始提案脱胎于 2011 年出现的单个 PPT 幻灯片。由于提交内容有限,而且挑战项目的难度比较大,IBM 管理层经过了大约一年的仔细考虑,才最终批准了该项目。2012 年,IBM 研究院建立了一个项目团队,正式启动“Project Debater”项目开发。而该项目的实质性工作直到 2014 年才展开。

 

  去年 6 月,IBM 的辩论机器人首次与人进行辩论,最终得分 1:1,观众投票认为,Debater 的辩论技巧比人要差,但是信息量很大。当时这个系统有数以亿计的文章库,可从中提取内容,涉及约 100 个主题。当遇到辩论性问题时,需要花费几分钟的时间来搜索这些文章,构建论点并进行总体演讲。

 

  今年 2 月,在 IBM 的 Think conference 上,AI 机器人再战冠军级辩论家 Harish Natarajan。双方围绕“政府是否应该资助学前教育”进行激烈交锋,最终 AI 落败。

 

  以前这种和人辩论的方式主要是锻炼 AI 的听力理解能力和对一个论点做出有意义的回应的能力。这些技能或许是远远超过了智能家居或者移动设备中智能助理的能力,但是这些远远达不到 IBM 做这个辩论计划的初衷。

 

  这一次采用 AI 自我辩论的形式,就好像“你把数千条正面和负面的餐厅评论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几段话总结出来”,IBM 计算机科学家丹?拉哈夫(Dan Lahav)说。

 

  所以这场辩论的意义不在于机器能否说服人类,而是机器可以增强人类。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