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萌萌 孙琳 满达呼)芜湖的6月,湿、热、闷,让人懒懒的不想动,但这显然不会影响许礼进的节奏。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礼进一点老总的“偶像包袱”也没有,背后汗湿了一大片也不以为意,兴致勃勃地介绍起公司门口那两“只”可爱的“小黄人”:“这是两台六关节搬运机器人,跟我们卖给客户的机器人是一样的,只是这两个末的‘手’上‘抓’了两块LED屏。”这是两台六关节搬运机器人,跟我们卖给客户的机器人是一样的,只是这两个末端的‘手’上‘抓’了两块LED屏。许礼进一边飞快地说着,一边模仿着“抓”的动作。每次说到兴起,他的手都会动起来“帮忙”。似乎为了配合他的说法,两块屏幕拼在了一起,停顿了一秒,“小黄人”们顽皮地歪过了头。
“让人去享受人生”
才刚跟着他从展厅来到工厂,记者们已经出了一身汗。“这是拍委员,还是拍跑男……”不知谁嘟囔了一句,话音未落,许礼进已经在一个“大家伙”面前停下了脚步。
时光倒回十几年前,许礼进还是奇瑞汽车的设备部部长,带着工人奋斗在生产一线是他的日常工作。那时,汽车生产自动化程度不高,基本上以人工为主。在炎热的夏天,数百工人在车间里挥汗如雨,连圆领背心都穿不住,焊接迸出的火星随时可能灼伤皮肤。
“埃夫特的使命是‘智造智能化装备,解放人类生产力’。现在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当时这就是我们的初心:那些‘苦累脏’的活让机器去完成,把人解放出来,让人去享受人生、感受生活的美好。”让人有点意外,这个理工男对生活竟有这样诗意的展望。与国内很多制造业企业一样,奇瑞很早就意识到自己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许礼进跟很多人讲过那时候的故事:自动化生产线发生故障,自己不能修,只能请国外的工程师来中国维修。正是七八月,外国人集中度假的时节,请专家来一趟难得像取经。专家从上飞机就开始算钱,按小时计费,一个小问题,公司就要花掉十几万。许礼进试图与国外相关机构共同开发机器人,“但他们看不上咱们。”也是从那时候,许礼进决心研发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那时候没人看好他,大家都说,人工这么便宜,机器人那么贵,维护成本那么高,研发出来也没人买。但他还是扛住压力去搞。现在,所有人都看到了机器人产业的前景。”埃夫特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张帷说。
2008年,埃夫特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重载165公斤机器人“出生”,载入中国企业创新纪录,并于2011年投入到客户生产线上,国外机器人对中国汽车行业30多年的垄断开始被打破了。
“解决最迫切的需要”
在测试车间,所有的机器人都被“关”在笼子里。放眼望去,一排排巨大的铁笼,里面一个个“小黄人”在不停运动,气派极了。“现在这些机器人还没有‘感官’,它‘看’不到你,感觉不到你,所以在测试的时候必须要‘关’在笼子里,与人保持安全距离。如果客户没有特殊需求,埃夫特机器人是会喷漆成黄色,也是警示的作用。”许礼进忍不住又“科普”起来。“做机器人应该从客户的实际需求出发,要考虑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是否真的能够带来安全、高效,解决客户所需。例如:有一款机器人,‘看’到不同的工件后会自己决策,选择最优的路径进行作业。我们做的,就是解决最迫切的需要,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创新和设计。”许礼进说。
清醒与务实,不仅是许礼进个人的风格,也是埃夫特立足的关键。埃夫特是为汽车行业提供智能制造装备起家,发展到一定阶段,寻求新的行业突破口是必然。正在这个时候,一次出差为埃夫特打开了窗口。